金融科技重塑银行业

近两年,国内的银行业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以ABCDMI等(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为核心的金融科技飞速发展。从支付结算起步,到消费信贷、信用卡到财富管理,再到对公业务,金融科技正重塑银行业务流程,变革银行商业模式。

  随着2019年8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第一份科学、全面的规划正式出炉,商业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布局也在逐渐加速。2019年,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据《英才》杂志统计,截止目前,已有10家银行或其母公司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金融科技是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如何利用好金融科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差异发展,如何实现商业的可持续发展,考验着各家银行以及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智慧和能力。

  为此,《英才》杂志分别对工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仲涛,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寇冠,光大集团科技部总经理李璠,华夏科技部吴永飞,华夏银行(600015,股吧)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吴永飞,郑州银行首席信息官兼科技开发部总经理姜涛进行了独家专访,了解金融科技在赋能业务转型,突破变革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这些银行的破局之道。

  工商银行 以新科技构建新生态

 

  新的一年财报季,有着“宇宙行”之称的中国工商银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19年各项经营指标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持续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金融科技的建设与创新成为一大亮点。

  “工商银行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建设,金融科技始终被视为工行的核心竞争力和改革创新的驱动力。”工商银行信息科技业务总监吕仲涛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科技最终的落脚点还是金融,2019年工行全面发力,进一步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2019年,工行强化了顶层设计,按照人民银行的指导意见,根据全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和智慧银行战略目标,制定了金融科技5年发展规划。在组织结构方面,工行实施了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和研发模式改革优化,强化了金融科技队伍建设。2019年5月8日,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工银科技有限公司落子雄安,2019年11月,工商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借由此布局,工商银行形成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集团科技体系格局,通过上下联动、内外协同,优势互补,以新科技构建新生态,赋能全行业务转型发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一个里程碑工程就是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 1.0的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以开放融合的跨界生态、无处不在的智能化应用、高弹性的业务支撑、双核心的IT架构、自主可控的新技术平台、组件化的研发模式等成果为标志,显著提升了工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也标志着工行“智慧银行”建设迈入新阶段。

  作为国有大行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工银科技依照自身“对内赋能集团智慧银行战略,对外赋能集团客户业务创新”的定位, 内外双修,在创新研发、产品输出、新技术研究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吕仲涛对《英才》记者表示,成立一年多以来,工银科技完全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原则开展经营,参与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实现了稳步较快的发展。

  工银科技以智慧政务为切入点,推进“互联网+政务+金融”的一体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在总分行及相关单位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我的宁夏”APP项目第一阶段研发任务,产品于2019年11月18日正式上线,目前注册用户已突破400万,覆盖了自治区60%以上常住人口。

  产品输出方面,工银科技成功向邮储银行、乌鲁木齐银行等同业输出反洗钱产品;基于工商银行的“银行类”反洗钱产品,工银科技成功研发出了“非银类”反洗钱产品,并向基金、理财以及证券等行业推广。

  在新技术研究应用方面,工银科技积极探索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了同业领先的企业级区块链技术平台。吕仲涛对《英才》记者表示,金融服务的升级必须依托于科技手段,特别是将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等新技术作为底层驱动力,围绕着母行的金融业务,用科技的手段丰富金融生态。

  疫情期间,工银科技依托母行自主构建的开放融合跨界生态,采用云计算、分布式等新技术和生态化的部署模式,快速推出应急物资管理系统、人员健康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免费提供给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卫建委及医疗机构等防疫重点单位和企业社区使用。目前,相关系统已覆盖至23个省份,累计服务企业2.6万余家。

  下一步,吕仲涛表示,工行将进一步深化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打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工行”,用科技改变金融,让金融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建设银行 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

 

  “金融科技不是‘金融’与‘科技’的简单叠加,金融影响科技创新发展,科技应用改变金融生态。”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银行从战略高度认知金融科技,2018年发布“金融科技”战略,与“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并称为全行三大战略,同时还设立“劳动者港湾”,组建“建行大学”,开启新时代“第二发展曲线”的数字化转型步伐。这一系列大动作都建立在金融科技支撑基础上,都具有很强的科技属性。

  金磐石认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运用科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金融功能,让原来做不到的事情成为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和平台化经营模式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范围;依靠区块链技术解决供应链融资、贸易金融等领域信任问题……其根本落脚点都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金融服务的需求。

  在住房租赁领域,建设银行推出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包含五大系统,为房企、监管机构、用户等提供服务。截至2019年底已经在全国324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上线,帮助更多百姓实现安居梦。

  普惠金融在高平台上全面推进。普惠贷款余额接近万亿,客户数超过130万户,继续领跑市场。推进“惠懂你”、“惠助你”、“惠点通”和普惠金融运营管理平台“三惠合一”,“小微快贷”系列产品不断丰富。

  在互联网+政府服务领域,建设银行与多地政府联合推出智慧政务综合服务平台,构建G、B、C端伙伴式新生态,以开放共享理念对外赋能。

  ……

  这些都是“金融科技”赋能经营管理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

  金磐石告诉《英才》记者,2018年4月18日,建设银行注资16亿在上海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其研发力量来自建设银行持续6年半的“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工程”培养出的科技队伍,他们对经营管理理解深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比业务人员更懂业务。这只队伍建制完整、经验丰富、攻坚能力强,是一只能打硬仗的队伍。这次探索也是国有大行科技力量整体市场化运作的首次试水,极具创新性。

  “要将主要精力放在科技应用上。”金磐石表示,“建设银行不会拘泥于ABCDMIX这些技术本身,而是要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应用研发创新上。”目前,建设银行正在联合全球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成立建设银行集团联合创新中心,将最好的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为业务发展赋能。

  金磐石表示,这次新冠疫情对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战略做了一次全方位的压力测试。正是依托金融科技系统和手段的支撑,可以支持员工居家远程受理业务、授信审批,保障日常运营;可以线上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释疑解惑、精准支持;可以为政府机构和社会赋能,助力进行智能社区管理、物资派送和居家购物服务等。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深化金融科技战略、加速推进数字化经营的信心和决心。

  未来,建设银行将持续推进金融科技战略,在金融科技各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以创新的产品赋能业务发展,以开放的平台重塑同业生态,以普惠的服务造福社会大众。

  中信银行 持续加大科技投入

 

  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最新公布的2019年业绩报告显示,中信银行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480.15亿元,较上年增长7.87%;实现营业净收入1875.84亿元,较上年增长13.79%。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寇冠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较早规划和布局金融科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近年来,中信银行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持续加大信息科技基础投入,加速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以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年报显示,2019年中信银行科技总投入近49亿元,同比增长36.8%,连续五年增速达30%以上;科技人员达到3182人,同比增长56.2%。全行信息科技基础架构整体云化率接近94%。

  今明两年,中信银行还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2020年投入预算为66亿元,科技投入在营收占比将突破3.5%,且不设上限。中信银行2020年还将继续增加科技人员,基本形成与金融科技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人才梯队和结构。

  寇冠告诉《英才》记者,为了打破传统体制的局限,中信银行科技部创新式实行领域负责制,重新划定33个研发领域,每个领域都有CTO, 每个领域权力下放,使其承担更大的责任,从而形成分布式、平台化的治理方式。

  目前,中信银行已经将科技创新运用到各个具体业务领域,包括公司、零售、金融市场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加速提升金融科技对业务赋能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0月26日,其自主研发设计的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正式投产上线,成为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云架构信用卡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新服务、新技术、新管理”三维一体的综合能力提升,有效增加和完善了金融产品供给服务。

  中信银行凭借此系统及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卓越表现,荣获“2019年度中国金融科技最具影响力奖”、“2019年度科技金融之星”等奖项。

  此外,依托“AI+数据”体系,2019年中信银行不断增强客户行为分析能力,支撑触点精准投放,累计实现推荐触客1亿余次,理财类产品销售约1600亿元,线上营销客群的AUM年增长达400余亿元。

  同时,在金融科技大潮来袭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在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实践已经势不可挡。中信银行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合作研发的区块链金融联盟平台,涵盖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及福费廷二级市场交易两大业务场景,是区块链技术在国内银行业贸易融资领域的首次应用,构建了多家银行的无中介对等合作模式。

  区块链贸易金融联盟平台已实现超过20家银行加入,2019年年底链上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元;区块链福费廷平台已成为国内银行业最大的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

  下一步,寇冠表示,中信银行持续创新自研的技术优势,完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聚焦自主研发云平台及生态培育与构建,打造具有中信银行特色的金融科技产品。

  光大科技 赋能一流金控集团

 

  面对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传统金融机构致力于利用科技手段创新业务、防控风险,而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则通过业务合作、技术支持等方式切入金融行业并迅速崛起。金融业发展正在从单一的“资本驱动”向“资本与科技”双轮驱动转变。

  2018年光大集团提出了“中国光大让生活更美好”新战略愿景,明确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目标,开展了敏捷、科技、生态三大战略转型,并设计了大健康、大旅游、大环保、新科技“三大一新”产业发展新规划,有效落实战略离不开数字光大建设与科技创新。

  光大集团科技部总经理李璠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光大集团高度重视科技赋能,基于整体战略优化,制定了集团五年IT战略规划,建立了集团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的IT战略愿景。制定了提升集团现代化管理能力、“集团+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创新”的三大任务,提出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协调、统一立项、统一资源”等全集团科技统筹管理“五统一”要求,并对IT战略的落地实施规划了清晰的路线。

  在集团层面,光大集团设立了负责统筹管理与决策集团信息科技及创新事务的科技与创新委员会,并成立了集团信息科技部门——科技创新事业部,负责具体规划、统筹全集团信息科技建设与管理。科技创新事业部也是集团新产业板块“三大一新”中新科技板块的管理部门。

  同时,光大科技作为由银行发起设立的金融科技公司,最初定位为银行科技力量的有力补充。经集团战略整体考虑,2018年从股权与管理上拉直为集团直属企业,成为集团新科技板块下的核心金融科技企业,作为集团科技创新的基础平台,承担科技赋能集团总部及下属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职责,实现内部科技赋能。

  李璠告诉《英才》记者,光大银行信息科技围绕集团和银行新战略发展要求,践行“敏捷、科技、生态”发展理念,放眼全局,着眼细节,夯实完善运营基础,快速建设重点系统,加强防范风险隐患,挖掘转化数据价值,以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为引擎,持续推动银行业务数字化转型发展,以“技术+业务”深度融合为抓手,双轮驱动,赋能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落地执行。

  近几年,光大集团和光大银行在金融科技上不断加大投入,基于多年来的IT积累,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不断助力业务服务转型升级,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已初步形成应用规模。

  李璠表示,光大将依托集团全牌照优势,以安全运营为基础,加强IT架构顶层设计,加大科技创新引领,从核心能力、生态赋能以及科技治理三方面,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奋力打造数字光大。

  华夏科技 加快数字化转型

 

  金融与科技紧密融合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银行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银行与科技,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改革、转型、创新、融合的新型共同体。

  华夏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吴永飞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金融科技被视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利器”,不仅改变着金融业的管理模式、业务形态,也在进一步引领金融业的变革。

  华夏银行科技公司为龙盈智达公司,致力于为金融行业提供金融软件应用开发、平台运营、新技术研究与咨询等金融科技服务,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

  华夏科技集聚了AI、大数据科学家等大量专业人士,具有显著的人才竞争优势。同时,搭建了金融科技创新服务的龙平台,面向外部场景提供金融科技云服务,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平台+生态”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科技公司通过母行与IT领先企业深入合作,携手华为共同打造联合创新实验室,联合蚂蚁金服开创银行移动数字化转型新趋势,设立北京科技大学实习基地开展智能技术研究方面科研合作,建立能力互补、资源共享、跨行业融合的战略联盟生态,为客户提供极致的金融服务体验。

  吴永飞认为,当前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金融机构集体按下了数字化转型的“快进键”,加速提高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力,不断优化服务渠道,全方位开启了“线上化、无接触”金融服务,做到银行服务不打烊。华夏银行将推行“数字化银行”理念,加快融合线上、线下两个服务渠道,将数据和智能技术嵌入到产品和服务中,形成金融科技与公司金融、普惠与零售金融、金融市场三大板块的协同效应。适应金融科技和扁平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科学、仔细、稳妥推行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再造工作。

  2020年,金融行业将会迎来业务线上化大发展的时机,传统金融行业会逐渐从互联网金融业务、电子渠道等简单层面拓展到包括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渠道、营销以及IT等各领域的系统化工作,并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加强对工业、农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根植于银行,因此在业务领域和合规监管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优势,输出的产品和服务在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方面也更为银行同业所接受。

  随着金融行业严监管的持续加强和各项规范标准的统一出台,吴永飞认为,金融科技子公司要把握住时代机遇,积极思变谋变,转换角色,扬长避短,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打造自身的价值创造点和核心竞争力,逐步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商业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吴永飞告诉《英才》记者,华夏银行将金融科技作为六大战略重点之首,强力推动以大数据、云平台、移动、互联、智能为基础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围绕3大领域15项重点工程,按照“三年大变样、五年争上游”的总体目标,逐步实现“智慧金融、数字华夏”愿景,推动华夏银行向现代金融集团转型发展。

  郑州银行 发展金融科技重在务实

 

  与物流企业合作“物流卡”,率先发布直销银行APP“鼎融易”,创新的大数据智能营销系统……作为首家“A+H”上市的城商行,郑州银行稳居国内城商行的第一梯队,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布局走在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前列。

  “郑州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布局是比较早的,但我们的探索相对保守,不做革命性的改变,小步快跑,逐步改良,重在务实,服务自身定位发展。” 郑州银行科技部总经理姜涛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

  姜涛认为,就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阶段和程度而言,还做不到科技引领业务,因此要从金融科技服务自身业务起步,逐渐展开。

  郑州银行一直避免同质化竞争,努力打造自身特色,确立了“商贸物流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专家”、“精品市民银行”三大特色发展定位。金融科技方面的布局也重点围绕这些定位,服务这些特色业务。

  以商贸物流业务为例,郑州银行依托核心企业为上下游客户提供现金管理和供应链金融的存贷款服务。而金融科技帮助打通了银行、结算、企业、供应链等环节,将其糅合进来并使客户能在线上完成及时和便捷的操作。

  未来金融科技对于商贸业务的支撑作用还将进一步增强。姜涛告诉记者,下一步商贸物流业务中会逐渐融入场景化、开放银行的思路,金融科技的重要性也在提升。

  与业务的强大融合能力也是郑州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突出特点和优势。

  姜涛告诉《英才》记者,经过多年的探索,郑州银行在科技与业务的结合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郑州银行针对不同业务条线成立了专门的技术中心,再由配套的专职团队进行融合,在提高业务部门的支撑能力上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当然,自身科技能力的提升也非常重要。姜涛认为,金融企业也应该针对科技做一些自己的改良,做到自主可控、量化管理,抓住核心。只有在科技能力提升、适合自身发展的情况下,最终实现真正的业务与科技融合。

  专注于服务自身特色并不意味着发展金融科技的力度有所减弱,郑州银行一直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给予其很高的资源倾斜。在郑州银行行长王天宇看来,金融科技是助力银行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手段之一。在由中国《银行家》杂志组织的“中国金融创新奖”评选中,郑州银行从2017-2019连续三年荣获“最佳金融创新奖”。

  姜涛告诉《英才》记者,目前郑州银行每年在科技研发上的预算占总营收的百分之三,这一数字高于目前行业的平均水平,且目前并没有对科技部分提出盈利要求。同时在吸纳人才方面,科技人员编制无上限,科技部可以按照需求随时招人。

  下一步,郑州银行还将继续在科技金融方面持续发力。姜涛告诉记者,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将是金融和科技全面融合的局面,金融科技也将继续助力郑州银行的特色化、差异化之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英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